毕业之声丨张嘉恒Anthony:无用之用,方为大用
引言:在曼彻斯通松山湖书院(MAS),我们始终坚信教育的真谛在于发现每一个学生心中的热爱,让他们的眼中闪烁探索的光芒,脸庞绽放自信的笑容,内心充盈对世界的热爱,成为兼具健康体魄与健全人格、既能认识世界又能躬身服务他人的优秀公民。2025年,MAS以卓越的升学成果印证了这一教育理念——100%毕业生进入全球前50大学,其中不乏帝国理工、伦敦大学学院等顶尖学府,而张嘉恒(Anthony)正是这一育人成果的生动缩影。他以超强的自主学习能力,仅用两个月攻克Alevel化学与纯数双A*;凭借对科学的热忱,带领化学社激活实验室的创新活力,摘得机器人竞赛全国奖项;从腼腆少年蜕变为爱丁堡部落队长,在戏剧舞台与运动赛场挥洒领导力。更令人欣慰的是,他在深耕化学的同时拓展生物与拉丁语学习,用"无用之用"的探索精神诠释了全面发展的真谛。在MAS,每个学生都是一颗独特的星辰。我们愿以教育的温度与专业的厚度,助力他们循光而行,在属于自己的轨道上璀璨生辉。让我们和张嘉恒Anthony一起,走进他的故事。长路且徐行在进入MAS学习之前,我还在传统高中与题海为伍。日复一日刷题、考试,沉浸在“也无风雨也无晴”的学习生活当中。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,听说父母朋友的孩子在剑桥大学读书,那扇关于“另一种可能”的门,才悄悄打开,让我第一次有了静下心来思考自己未来教育发展的机会。随后,在父母的支持下,我开始了解到多元课程体系升读国外院校的途径。也正是这个契机,我认识了人生中重要的导师 ——松山湖书院院长王志宏老师。在他的悉心指导下,我得以通过两个月间的自学时间,取得了化学与纯数 A * 的成绩。并追随他的脚步来到了曼彻斯通松山湖书院(MAS)。从此,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。初来乍到时,我曾因担忧自己是插班生,无法顺利融入集体而感到惴惴不安,也忧虑自己无法快速适应尚不熟悉的语言与课程体系。但这份忧虑很快就烟消云散了。MAS自由且包容的学风驱散了我对未知的焦虑,让我快速融入了全新的环境。作为一所以“学术卓越、最具温暖”为教育理念的学校,其教育体系与升学支持展现了独特优势。有着华威大学学术背景的校长助理马可煜老师和外教 Leo 老师从零 开始,用一个月时间,日复一日,一版又一版地将我的个人陈述打磨到了6.4 版本,而这正是我获得帝国理工学院面邀通知书的关键。经验丰富的升学指导老师王娅妮结合我的特点和兴趣,帮我推荐理想的大学,规划科学的学习路线。学科老师们用半年时间带我攻克了全新领域的知识体系。无用之用,方为大用MAS给予学生的不仅是升学保障,更可贵的是自主选择的空间。担任爱丁堡部落队长时,从策划战术到在戏剧中扮演雷欧提斯,这些看似与学业无关的经历,却让我理解了团队协作的重量。运动场上为队员嘶吼的嗓音、舞台灯光下与同伴对视的瞬间,都是课本外的鲜活课堂。我也因此接触到之前不曾接触的领域,体会之前不曾体会的心动。在部落活动之外,学校的社团活动(CCA)也是一大教学亮点。在毛遂自荐成为化学社社长后,我带领同样对化学热衷的同学们做实验、搞合成、探原理,让设施完备却长期停摆的化学实验室再一次绽出热爱的火花。从食盐的提纯到草酸铁钾的合成与光解,我把自己在纸面烂熟于心的知识,再一次亲手、亲口分享给别人。和我之前参加国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奖项的学习体系有所不同,我渐渐认为知识并不只是学习和做题,对我而言,研究、理解,最后分享给感兴趣的人,才是它最令人神往的一面。自由的时间是青春最宝贵的财富,学校灵活的课程设计让我能兼顾化学精进、生物选修和拉丁语自学。这些曾被质疑与升学无关“不务正业”的投入,但只有真正经历下来,才会发自内心地坚信自己的成长,并相信终有一天会为此而感到自豪。文明其精神,野蛮其体魄MAS的体育教育打破了我对传统训练的认知。老师们采用完全国际化的教学方式,科学地帮助我们提升体能、身体灵活力、协调性及团队协作能力。他们会根据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运动基础,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。在体能训练方面,从耐力长跑,到力量训练,循序渐进地增强我们的体质。在身体灵活性训练上,通过多样化的体育器械,让我们的肢体更加舒展。在协调性与团队协作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升。在赛场上,我们学会了沟通、配合,为了共同的目标而拼搏。这不仅让我们在繁忙的学习任务中做到劳逸结合,还让我们拥有了强健的体魄去迎接生活中的各种挑战。体育不仅仅是强身健体,更成为了我们塑造坚韧意志、培养团队精神的重要途径。循此苦旅,以达星辰 “Cogito, ergo sum”—— 我思故我在。我一直坚信这样的存在主义哲学:人生的意义便是探寻它本身。这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的理所当然,所谓的教条与规则,总有落伍而被取代,乃至被革命的一天。青春的意义亦如此。花样的年华不应为担忧和内耗所压抑,而应如夏花,去展望、去追寻、去绽放出最耀眼最绚烂的光华。无论是在知识之海中巡弋,还是在赛场上挥洒汗水,希望汗水与奋斗成为我们青春的底色。也希望当迟暮之年回首往事,我们能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,也不为碌碌无为而羞耻,而能安心地为自己的事业、为自己对人类做出的贡献而自豪。升学指导团队:玉不琢不成器,助力 Anthony 迈向帝国理工初次见到 Anthony,他在自习室里专注地翻阅着一摞大学级别的中文化学书籍。这些并非普通高中课本,而是专业化学著作,彰显了名校录取生应有的学术素养。然而,仅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并不足够。帝国理工不缺学术优秀的学生,我们要帮助 Anthony 打磨这块璞玉,让他在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,成为具备全面能力的未来科学家。促进 Anthony 的融入与领导力培养为了让 Anthony 更好地融入校园生活,并发展他的领导力,我们鼓励他担任爱丁堡部落的队长。在我们的建议与支持下,他在团队建设和竞赛组织中发挥核心作用,带领团队在多项活动中屡获佳绩。他不仅提升了自己的沟通能力、人际交往能力与组织能力,更在过程中锻炼了团队协作精神。这段经历不仅让他在化学之外找到归属感,也让他的综合素养更加完整。从专注于个人学术成长,到带领团队取得成功,Anthony 的蜕变,正如璞玉被细细雕琢,愈发光彩夺目。拓展 Anthony 的学术深度:突破理论与应用的界限Anthony 拥有扎实的学术基础,但我们发现他的知识仍局限于课本,如何在实践中应用化学知识,成为他需要补足的一环。1、对接英国皇家化学学会(RSC)前沿研究我们引导他探索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(英国皇家化学学会) 发表的前沿研究论文,让他接触最新的学术动态,拓展思维边界。这不仅增强了他的研究能力,也培养了他阅读和分析高阶学术文献的能力。2、担任化学助教(TA)为了让他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,提升表达与教学能力,我们推荐他担任化学助教(TA)。他在课堂上协助老师授课,帮助低年级同学理解复杂的化学概念,并辅导准备参加英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(UKChO)的学生。这不仅锻炼了他的教学与团队协作能力,更让他的知识从“会学”转变为“会教”,加深了对化学的理解。3、成立化学社团,推动学术交流我们进一步鼓励他发起化学社团,组织学术讲座、实验演示和竞赛训练营。他的领导力在社团运营中得到了锤炼,也让他在个人陈述和面试中具备更具说服力的学术影响力。从学习者到引领者,Anthony 不再只是“学术优等生”,而是具备实践能力和学术影响力的科研新星。挖掘多元学术兴趣:机器人竞赛的突破除了对化学充满热情,Anthony 还展现了跨学科的探索精神。在我们的建议下,他积极投身世界机器人奥林匹克竞赛(WRO),并凭借卓越的编程与工程能力斩获全国二等奖。这段经历不仅拓宽了他的学术视野,也展示了他如何将科学思维应用于现实世界问题。化学与机器人或许看似无关,但在 Anthony 的学术探索中,它们成为了交叉学科创新的桥梁。这让他的申请材料更具独特性,也让他的“玉质”更加剔透玲珑。斩获帝国理工化学本硕连读录取璞玉雕琢,终成大器经过持续的努力与精准的规划,Anthony 从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,逐步磨砺成光彩熠熠的美玉,最终成功斩获帝国理工学院化学专业四年制本硕连读项目的录取。这一项目不仅提供严谨的学术训练,还融入前沿科研与行业实践,每年仅招收最具潜力的学生。帝国理工化学专业亮点:精雕细琢的学术体系:涵盖无机、有机、物理、分析化学,让学生在广度与深度上兼备匠心之力 契合时代发展的前沿探索:融合工业 4.0 技术,深入机器学习在化学预测中的应用,赋予学生适应未来科技变革的能力;研磨独立科研能力:六个月高水平科研项目,与世界顶尖教授合作,打磨科研思维,塑造未来科学家的核心竞争力; 行业实战经验的历练:提供全球顶级企业实习机会,如葛兰素史克(GSK)、辉瑞(Pfizer)、阿斯利康(AstraZeneca),在实践中淬炼专业能力;“玉不琢,不成器。” Anthony 的成长历程,正是对这句古训的完美诠释。从最初的学术潜力,到在校园中锻炼领导力、拓展科研视野、深耕实践应用,他在不断雕琢中成为一位兼具学术深度、创新能力和社会影响力的未来化学家。如今,他已整装待发,即将在帝国理工的殿堂中续写更辉煌的篇章。——校长助理 & 升学指导主任 马可煜MAS近期活动,一键扫码预约